查看原文
其他

【所讯】王曦教授对中美公众环境意识演进曲线进行比较解读

武瑞尔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2024-10-22
点击上方 “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您喜欢这篇文章吗?请滑到文末给我们点亮 “在看” 吧!


2023年10月13日上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珞珈环境法讲坛第一百五十讲暨第二十一届云耕环境法治讲坛“中美公众环境意识发展曲线比较”在武汉大学法学院446会议室开讲。本次讲坛有幸邀请到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昆明理工大学生态文明与环境法治研究基地主任、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原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曦教授主讲。本次讲坛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教授主持。全体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坛。



秦天宝教授首先对王曦教授做客珞珈环境法讲坛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王曦教授是我国环境法学界的知名前辈学者,研究中心经历了从比较和国际环境法到中国环境法的本土回归,创建了著名的“三角模型”,推动了中国的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和环境保护法学的发展和进步。这种从域外到本土,从学习借鉴到自发自主的转变也体现了我国整个法学界的发展脉络。王曦教授也是武汉大学环境法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者。他是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培养的新中国第一个环境法硕士,在武大任教期间培养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和实务人才,更是对环境法学博士点的申报和建设、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的申报和建设以及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的成立与发展等都作出了关键性贡献。同时,王曦教授也是中国环境法治的积极推动者。他参与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大量国家环境立法的起草论证;并深度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的修订研究。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还通过建言献策积极推动中国环境法治的发展。王曦教授曾经获得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环境法学院(AEL-IUCN)第六届“资深环境法学者奖”(2014年);全国政协“全国政协成立70年有重要影响力提案奖”(2019年);美国佩斯大学(Pace University)“伊丽莎白·赫白环境法与外交奖”(Elisabeth Haub Award for Environmental Law and Diplomacy(2021年)。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教授


王曦教授首先对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的邀请表示感谢。他指出回到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感到非常亲切,这里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和学习机遇,希望同学们能把握机遇,学有所成。接下来王教授围绕“中美公众环境意识演进曲线之比较”,从公众环境意识与环境治理(environmental governance)的关系、美国和中国公众环境意识演进曲线、两条曲线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报告分享。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王曦教授


王教授在第一部分中探讨了公众环境意识与环境治理之关系。他首先展示了中国环境治理概念模型,引出本次讲座的主题之一“环境道德”。接着展示了环境治理概念模型,引出主题之二“价值抉择”,并对两种模型进行了比较。第二个模型抽象度更高,适用范围更广。此外,中间增加了“价值抉择”,代表了模型的最新发展。王教授指出,环境治理内部主体的互动就是围绕价值抉择这一中心进行。环境法最终研究的是价值决策,即在资源环境和经济价值发生冲突时如何作出抉择。交叉部分应为人类最终的理想的选择——经济和环境相协调。公众环境意识的变化实质上是公众在价值决策上的变化。谈及此,王教授建议学生的论文选题在建构路径的同时,注重研究建构下的理论基础。


中国环境治理概念模型图


环境治理概念模型


通过分析两种模型,王教授对三个基本概念及其在环境治理概念模型中的位置进行了总结。公众环境意识是指作为整体的公众对人类与其环境的关系的认识、判断、态度以及行为取向。它属于伦理学范畴,与“环境伦理” 或“环境道德” 基本同义。价值抉择是指在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包括生态价值)之间的抉择和妥协。公众环境意识与环境治理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一种对环境治理主体的基本伦理规范。这种伦理的规范作用主要体现在环境治理主体的价值抉择上。第二,是环境治理三种基本政治关系的伦理基础。第三,是环境法的伦理基础。


在第二部分,王教授展示了美国公众环境意识演进曲线,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分析。他将环境问题分为以工业污染为代表的第一代环境问题、以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为代表的第二代环境问题,以及可能会出现的第三代环境问题;指出目前人类第一代环境问题的挑战尚未结束,同时还面临第二代环境问题。他在曲线中列举了美国1950年至2022年发生的部分重大环境事件,研究美国公众环境意识水平与环境问题匹配的程度,认为美国公众环境意识较好地匹配了第一代环境问题的治理,但此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美国公众环境意识演进曲线(1950-2022)


在第三部分,王教授展示了中国公众环境意识演进曲线,并也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分析。我国公众环境意识水平在21世纪初才迎来急剧上升期,公众环境意识觉醒较晚。在急剧上升期前,部分零星环境事件推动我国公众环境意识觉醒和发展。不同于美国,我国公众环境意识水平在达到高点后并未停滞,而具有新的发展,体现为政府的主张自上而下对公众的环境教育和引领作用。王教授认为政府的这个作用会对公民环境意识产生很大影响。他认为自我国政府提出生态文明理念以来,在履行环境教育的职能上远优于美国。


中国公众环境意识演进曲线(1950-2022)


之后,王教授对两条曲线进行了叠加比较,提出中美公众环境意识演进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方面,中美公众环境意识在20世纪上半叶都有很大提升;都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逼迫;都有一个急剧跃升期;都基本达到应对第一代环境问题所需要的水平;都是公众与政府交互作用的结果。中美公众环境意识演进也存在以下不同:第一,美国公众的环境觉醒早于中国,早约40年。第二,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里根任期之后,公众环境意识一直停滞不前;但中国公众环境意识一直持续上升,并在近十年超越美国,上升到一个崭新高度(标志:生态文明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第三,在环境意识演进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同。美国的政府作用较为被动和短视;中国政府的作用较为主动和前瞻。


中美公众环境意识演进曲线(1952-2022)


随后,与会师生就“从整体上看,当前美国公众的环境意识是否停”、“当前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发展状况如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秦天宝教授提出美国公众的环境意识是否处于相对平稳发展阶段、考虑区域差距、环境意识和采取行动的意愿之间存在差距等细节性问题供与会师生参考和研究。王曦教授也肯定了在环境意识与行为意愿之间有可能存在一定距离的观点。会议气氛热烈,同学们与王曦教授有很好的现场交流。王曦教授高度评价到场学生的高质量提问和评论。



秦天宝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强调王曦教授在喧嚣社会里醉心环境法的元问题研究,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路径的精神和治学态度值得学习。他建议在厘清元问题逻辑起点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研究。


最后,秦天宝教授为王曦教授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本次讲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往期 · 推荐


文字:秦    丹

编辑:詹思恬

责编:戴沅蘅

审核:胡   斌

图片来源于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本公号由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维护,与中国环境法网暨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官网 (www.riel.whu.edu.cn) 互补,与各位同仁分享环境法资讯 ——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为你提供最新最热环境法学术资讯,

欢迎关注、转发或分享朋友圈平台

ID:whu_riel

官网:http://www.riel.whu.edu.cn

投稿邮箱:whu_riel@163.com

微信号:

(长按可识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